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頂山古道(初探)

頂山古道(初探)

據"陳岳"陳老爹先前發表的文章所述,地處台北市至善路三段370巷底的頂山聚落開發甚早,早在西班牙時期乃是平埔人麻少翁社的生活領域,期間亦有荷蘭人來此活動,磺嘴山所延伸稜脈 所形成溪谷河流,水源充沛,常年煙霧迷漫、生態豐富、土地肥沃。清代乾隆年間,"何士蘭"向"麻少翁社"承租開闢,後復有李、郭,賴姓人來此開墾,初期農作以水稻、茶葉、柑橘為主。光緒初陸續有羅姓漢先民入墾形成聚落,墾荒期間循著平埔舊跡踏出了多條通道,列如頂山越嶺古道。聚落裡至今仍有人居住,著名的坪頂古圳步道也在這一帶,市民小巴27號可乘坐至此,終點就是這裡的頂山站

說到頂山古道,不得不提起附近的荷蘭古道!荷蘭古道是2004年"陳岳"陳老爹所命名並公諸於世的,此命名在當時造成各界廣大的討論,有迴響、更有許多質疑,工程師出身的我花了一點時間收集相關資料,想了解這一帶與荷蘭的關係,簡單分析於下:
(A) "老爹"當年公布"荷蘭古道"時的描述:
據當地耆老口述,頂山聚落在1624年西班牙進駐北台灣時期,駐紮於南台灣的荷蘭軍曾數次揮軍北上攻打西班牙,但均被擊退,撤退的荷蘭軍滄徨中由金山經四磺坪翻越磺嘴山鞍部下頂山聚落,故這條路亦被稱撤退路,不過此段口述遍尋不到相關資料。
(B) 質疑者的聲音:
當時盤據在台南一帶的荷蘭人一心想要趕走較早占據北台灣的西班牙人,史料上有記錄的三次荷蘭在台對西班牙作戰分別為:
(1) 1629年荷蘭派軍艦進攻淡水的西班牙軍慘敗(現今的紅毛城即為防守要塞)。
(2) 1641年荷蘭率艦隊至基隆勸西班牙投降,但無功而返。
(3) 1642年西班牙抽調軍隊進攻菲律賓,荷蘭趁機率艦攻打基隆,西班牙守軍不支,開城投降。這三次作戰地緣上無法與荷蘭古道扯上任何關係,史蹟也未有西班牙人在金山、萬里一帶活動的紀錄,再加上當時雙方作戰幾乎都是海戰,不可能有荷蘭古道的存在。(自行製作的插圖如下)
(C) 我的看法:
三、四百年前,史料記載能正確無誤流傳至今的紀錄,大多為重要事件,各地方耆老的傳承不可忽略其價值與正確性;而船艦對轟的海戰之後必為登陸作戰,若確有荷蘭軍對北海岸的西班牙軍以船艦開砲,誤判處於優勢之後登陸,反而被西班牙的地面部隊擊退,致使荷蘭軍反方向往內地撤,沿荷蘭古道一路抵達頂山部落,也不是不可能。因此,除非有新的事證直接推反耆老們的說法,否則我仍持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再者,擔任先鋒者、開拓者的角色,遠比當一個反對者、質疑者更值得鼓勵與喝采的是吧?

焦點拉回到今天頂山古道的探勘,頂山聚落的資料,除了荷蘭古道存在與否的精彩筆戰之外,似乎還跟簡大獅有關:明治24年其所率的抗日軍紮營於此做為基地,與聚落的村落人共同生活,進行抗日作戰,而日軍由芝山嚴一路推進,經外雙溪車程腳、內雙溪圳頭往上攻,抗日軍由上往下打,聚落人因怕波及,紛紛扶老攜幼逃避,有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則由家人放置竹籃中肩擔挑離,所經日軍處日人均視為善良百姓放行;頂山之役,抗日軍死傷慘重,被日軍活擒者被集體活埋,而被活埋的地點,當地人稱埋人坑(地點不明)。而頂山古道是聚落初墾時通達萬里的一條捷徑,日據時實施保甲制度後此路就成為保甲路,後因村落產業道的開通,古道除了當地人偶而上山採藥狩獵外、外地人似乎並未發現它的蹤跡,唯一可惜的是由頂山稜線下萬里的路已荒蕪,加上牛群踐踏,路跡目前已消失無蹤。

古道口在台北市至善路三段370巷40號民宅旁,十分好認,幸好今天是非假日,否則熱門的坪頂古圳步道往往讓停車時一位難求。踏上三尺寬石階路往上,眼前所及的頂山聚落算算還不到10戶,有些大門深鎖、有些只見年紀大的長者,當天雖然晴空萬里,但非假日行走於此仍感荒涼。循石階繼續往上可通荷蘭古道,今天的頂山古道需在叉路右轉,這邊人間罕至、草木擋道,彷彿正要進入另一個時空。一開始在古道上迎接我們的是這棟造型華麗的62號三合院,我敢保證只要是樂山樂水的人一定都會愛上這裡!小橋、流水、閩南式的三合院外加側房,庭前若無樹木遮住,視野可達士林、陽明山地區,一旁還有一畝畝良田,若能在此離群索居(其實要下山也不遠),不啻是人生的一大樂事啊!老房子門窗緊閉,應該非常久沒人住了,我與"老爹"幻想這、幻想那,陶醉一陣子後回到現實,才不甘願繼續沿大石頭路往上探路。(之後跟當地居民聊到,地主連三合院似乎有7500坪要一起賣,不過,這對我們應該是天文數字吧!)

離開三合院後路跡瞬間消失、雜草叢生,步步為營深入古道,大石頭路瞬間轉為土路,我們沿著略可辨認的古道慢慢前進,隨時要閃躲傾倒的樹木或揮動手上的刀子砍路。一段上坡後古道轉為平緩,路旁大量且完整的駁坎遺跡讓我眼睛為之一亮,還發現了年代久遠的石板土地公。相信有許多人跟我一樣,對於土地公的由來一知半解,當天聽"老爹"提到:相傳周朝張褔德,字濂輝,天資聰明,為人忠厚,從事慈善不離人群。有機會榮任朝延統稅官,任期之中,愛民如子,體恤民間貧困,做了無數善舉。而在其永別人世後,改由魏超接任統稅官,其人奸惡無常,愛財如命,因權勢在身,橫行霸道!百性想到張褔德生前為官廉正,念念不忘,為了感念其德,有一戶貧戶,用四塊石板,一塊作頂,三塊作牆,因褔德為官公正,取其名為褔德,後加正神二字。另外一人則用一個破缸安在其廟地下,朝夕膜拜。後來魏超派人來視查是什麼情況,譏笑不已。但那位貧人不理其譏笑,僅以一偈回之:「有錢有屋住大堂,無錢無屋居破缸」。眼前的正是由四塊石板所搭成的土地公:

往前續探,越過一條小溪後找不到明顯的路跡,回頭在剛才途中綁有殘破的布條處上切,不久出現三叉路,有標示牌寫著左上瑪蕃山、右往稜線上的頂山步道。取左,坡度更陡了一點,路邊見到穿山甲挖的洞,順口問"老爹"是否在山上看過穿山甲;他說有,以前原住民還請他吃肉,他最後沒吃,但看到肉都咬不太斷,想必很堅韌,還說穿山甲其實是很溫馴的,真希望哪天我也能當場看到!一段上坡後步出樹林區,我們穿梭在比人還高的芒草中沒能發現瑪蕃山的基點,但烈日當空卻讓人熱到吃不消,當下決定撤退下山,等天涼時有機會再來!

從豪華三合院到石板土地公,姑且將荷蘭古道的傳說與什麼路才稱得上"古道"等等爭論拋諸腦後,今天這短短一公里多的頂山古道初探真的讓人回味再三!GPS的軌跡圖與其在Google Earth上的地理位置如下:

更完整的遊記連結在此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CUBAN RUM 1955 67Y(67年的古巴蘭姆酒)

CUBAN RUM 1955 67Y(67年的古巴蘭姆酒) 1955年出生的人應該是已經屆齡退休開始享受人生,介於花甲到古稀之間的67年,比起干邑來說,蘭姆酒更為稀有! 在 威夢旅人 x WhiSky PicNic 的FB網站上發現這款年份驚人的老酒,但過沒幾天就售罄,還好有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