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百二崁古道 、中新山古道

百二崁古道 、中新山古道

每到假日總是熱鬧非凡的九份山城,去過的人應該都同意其摩肩擦踵的盛況跟西門町相比,只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又有多少人對它戲劇性的歷史想要一探究竟呢?

身處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帶的台灣,經常承受活躍的板塊碰撞、造山運動所帶來的地震所苦,但上天也因此附贈許多地下禮物。這些值錢的礦物,包含金屬礦及非金屬礦,就台灣三大主要地質區及其礦物分布而言,北部的大屯山及基隆火山群,其火成岩富含金礦、銅礦、硫黃礦;北部火山群南邊的西部麓山帶地質區,其沉積岩中則蘊含煤礦、砂石、黏土礦;以變質岩為主的中央山脈地質區,則是有大理石、石棉、閃玉等礦;台灣北部基隆山兩麓的九份、金瓜石在歷史上就曾因此歷經大規模的金礦開採。

其實從日治時地籍資料發現,當時「九份」指的其實是現在的金瓜石,而現在的九份當時則稱「仔寮」,但不管地名如何變換,這兩個地方都是台灣在那段黃金年代的代名詞,當時甚至出現「上品送九份、下品輸臺北」的俗諺。這一帶早期就是原住民凱達格蘭人採金之地,到了清代,漢人來此拓墾,山城的金礦吸引了許多從各地而來的淘金客,造就此地的繁華。到了日據時期,九份、金瓜石的黃金時代更上一層樓,各家都有經消毒後的自來水可用,還備有冰櫃、電風扇等家電,街上雜貨店、書店、理髮店、西裝店、布料店、鞋店、茶室、撞球室等應有盡有,繁華盛景與鄰近的煤鄉平溪,彷彿兩個世界。但後來礦脈經過長年開採幾近枯竭, 到了民國六十年前後,九份、金瓜石的熱鬧景象不再, 採金夢碎, 繁華已盡、人口急速外流,大家能拆的拆、能帶的帶,剩下的斷垣殘壁與部分遺跡便隨著時間一起消失在荒煙蔓草之中,成了令人唏噓不已的「流金歲月」…

當年九份、金瓜石的人口應有近十萬人, 這些人抱著一夜致富的黃金夢,湧入狹小的山區一起來掏金 ,許多聚落就此因應而生:大粗坑聚落, 金獅坑聚落 、 中新山聚落、 上新山聚落 、大竿林聚落、 茂風聚落等遍佈整在起伏的山麓中,也促使壅塞的山城萬頭騷動, 每當夜晚降臨,由海上眺望金九份、金瓜石一帶山城總是燈火通明,可說是夜夜笙歌、通宵達旦,熱鬧繁榮景象被稱為「小上海」;據說下工出坑後的礦工,不少人很在意穿著的體面,下班回家盥洗一番後,即換上西裝、皮鞋等時髦行頭,赴祈堂老街上的撞球間或茶室,去放鬆娛樂、打發時間,因此流傳有另ㄧ句諺語:「日時全乞食,暗時全紳士」!

今天要走的是百二崁古道(部分路段)、中新山古道,途中會經過茂風聚落、中新山與上新山等聚落。在我所認識的人當中,以陳岳(陳老爹)對這一帶的古道、聚落最著迷、也研究最透徹,"老芋頭"、 "小季"、"李大哥"等前輩也樂於此道,之前常跟陳老爹前往一探究竟,常常一找就是一整天,砍路砍到手軟卻樂此不疲; 根據陳老爹的研究,百二崁古道應該是由太子賓館開始,經 金獅坑聚落、 茂風聚落後結束於金山福德宮,今天這段短短的百二崁古道已由政府整建為觀光步道(完工時間不確定),是由102線道(瑞雙公路)整修至金山福德宮,至於太子賓館至金獅坑部落的古道前半段如今隱藏在荒野之中,大概要靠陳老爹才有可能讓它重見光明:

早上天氣不佳但幸好沒下雨,不過這樣才有「悲情城市」般的感受,過了九份,把車子放在102線道旁的地質公園停車場,沿著馬路步行一小段即抵達百二崁古道入口。嶄新的木作步道從馬路旁一路陡上,木作與原始的石頭步道交錯出現,這種古道重修的方式我很欣賞,一部分保留原汁原味、一部分整修成比較親民,而不是那種完全破壞古道後重新整建的施工方法,這樣才能讓後代子孫感受到與先民踏在同一塊土地上的情懷;停下腳步回望身後的基隆山,看到的景緻應該也跟先民是相同的:

陡上結束後進入低矮山谷,路旁的石板土地公「福安宮」已無神像在內,它就像是聚落的門神般守護著內部的聚落,幾公尺外被棄置的另一塊大石板,上頭刻有「福德」兩字,不知是否為石版土地公的一部分。續行在山谷中,路旁已有現代化的護欄,避免訪客在斜坡上行進時腳步不穩,踏過極新的木橋(重修前是石板橋)之後即為「茂風聚落」:

茂風」與「魔風」的台語發音相同,聚落的分佈順著九份溪的走向呈南北向,因此每到東北季風強近的冬季,這個低矮山谷的凹地總會凝聚凜冽的風勢,住民常常被吹襲得站都站不穩,被視為聚落唯一的夢饜,故有「茂(魔)風」之名。聚落裡明顯可見的遺跡不多,首先迎接我們的,是木橋之後的一大片觸手可及的石牆,接著領隊"老芋頭"帶大家小心走進一旁的九份溪,過濾金沙用的「洗金水道」出現在眼前,腦中浮現當年聚落居民洗金樂陶陶的景像,回古道續行,看見完全荒蕪的礦坑事務所,卻將我又從掏金的幻想中拉回現實:

順著九份溪旁的古道緩坡上行,漸漸離開茂風聚落抵達「金山福德宮」(風吹輦格),這個鞍部有塊石頭雕有"貂山古道",也是重要的三叉路口,一邊是剛剛上來的百二崁古道、一邊是通往牡丹的貂山古道、草山戰備道則由102線道上的樹梅坪觀景停車場橫越至燦光寮山方向。若是回溯至清朝,往前可取貂山古道、燦光寮古道、淡蘭古道等陸路下達濱海地區,再順著海邊南下可走到葛瑪蘭廳(宜蘭方向);往後可由百二崁古道、大小粗坑古道抵達九份、金瓜石與雙溪、猴硐一帶,續行更可藉由水路進入淡水廳(台北方向)的各個港口,雖說這個路口現在乏人問津、已今非昔比,但數百年來的交通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根據網路上的資料,九份耆老相傳百二坎古道貂山古道不但是昭和11年〈1936年〉通往九份地區的人行道,而且更是輕便路未開通前唯一的出入孔道,此鞍部因強勁的東北季風順著九份溪迂迴而上,常因地形關係形成迴流,勁風凜凜,古時清軍行軍至此,人員均無法立足而聞風色變,為了安定軍心,台灣同知楊庭理當年於此蓋了一座福德祠並命名「風吹輦格」,祈求福德正神能鎮魔驅風,由此可知金山福德宮已有兩百年以上歷史:


之後我們沿著草山戰備道O形走回地質公園停車場,遠方的無耳茶壺山一路相伴,順著S型的山路一路輕鬆下山,在遇到基隆山的雕刻後左轉,一段下坡即可回到車上:

結束百二崁古道與茂風聚落的巡禮之後,驅車往九份方向回走一小段,下車步行進入陳老爹不久前才帶藍天隊前來整理的「中新山古道」,古道口就在馬路邊,已由陳老爹立了一個指示牌,希望日後別被破壞:

一進入中新山古道也士一陣上坡,兩旁草木叢生,雖明顯有砍過的痕跡,不過以這種情形來看,我想不久之後路跡應該就又會消失,除非有山友不停地前來整理。我們沒多久就抵達「中新山聚落」,一棟損毀卻占地廣大的古厝映入眼簾;進入屋內,領隊"老芋頭"向大家一一介紹上次前來探勘時,從當地志工那邊聽來的一些資訊:牆上的洞是用來綁定屋頂上用來防風的布、地上的甕不是骨灰罈,而是用來裝洗金用的藥水、側邊小溝渠的作用是讓住民能自行偷偷洗金等等…每件聽起來都很精彩:

此處地勢獨特,再加上到處可見的人工駁崁,讓中新山聚落完全不像茂風聚落一樣苦於東北季風的肆虐,行走其間感覺無風,甚至有點冬暖夏涼的錯覺。屋旁的古老土地公廟規模不小,但已無神像,外觀看起來是晚清、日治時期的風格,古厝與土地公之間有塊空地,是重要節慶時,演戲讓土地公公欣賞的地方,而下新山、中新山、上新山聚落的老老少少也都會聚集在此,我當場聽著聽著又開始想像當時熱鬧的盛況:

穿越中新山聚落,繼續往地勢較高的地方前進,腳下的路雖有明顯被前輩整裡過的痕跡,但老實說,我並不確定這是否是當年的古道,因為腳下並沒有石階,有些地方也像是硬砍出來的,但走著走著也確實也接上了「上新山聚落」。上新山聚落跟中新山聚落一樣有一大片地勢平坦的地方,只不過放眼所及看不到任何明顯的遺跡,之後繼續沿著整理過的路跡爬出山坡,抵達102線道馬路上:

走到這裡,算是結束了今天早上短暫又豐富的古道、聚落懷舊之旅,走沒幾步,旁邊就是「樹梅坪觀景停車場」,看看風景、跟開車來此休息的民眾聊聊天,大家陸續順著一旁的穿越步道往山下去,這條路通往102線道旁的九份四號福德祠,中午要在廟裡煮大鍋麵,快到九份四號福德祠前的步道旁可看到好幾金礦坑,只是全都鐵門深鎖,就連想走進去做個掏金夢也不可能。吃完領隊準備的美味大鍋麵與伙伴們分享的美食之後,下午回到現實趕快回家大掃除了。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石壁潭山、中坑山、飛鳳山連走

石壁潭山、中坑山、飛鳳山連走

當完兵後的第一個工作在新竹,住在竹東大約7年,隔壁芎林鄉的飛鳳山因也此去了好幾次,兒子"堯堯"出生不久還在山下的代勸堂認關公為義父(回台北後就沒繼續參拜),所以對飛鳳山並不陌生。以前有去飛鳳山,幾乎都是從代勸堂走到步道最高點的觀日亭,今天則是由山下的飛鳳山牌樓O型走回代勸堂:

只有半天的路程簡單好走,高度差也不大,再加上多日沒下雨,步道的狀況只能說是好到不行。沿途不但遇到許多出來健行的民眾,也遇到不時有人兜售當季的水果:椪柑、海梨,方位角度剛好的地方還能遙望五指山與聖崚線,為這座小山大大加分:

一開始走的叫做石壁潭山步道步道(下山時才是飛鳳山步道),有好幾處可以遠眺竹東、芎林的小鎮風光,景色相當優美:

石壁潭山步道步道會先經過基點編號100號的石碧潭山,行經風情萬景咖啡廳後到達飛鳳山步道最高點的觀日亭,續行抵達中坑山後再折返觀日亭大休息。天氣晴朗時,運氣好的人可以在觀日亭看到101大樓,真的可以從竹東看到101嗎?這點不需懷疑,因為我也看過一次。

剛剛在中坑山一旁的山坡上有座橘子園,老闆說現場吃不用錢,要帶走才便宜稱斤賣,我當場摘了一顆來吃,甜度、水份都還不錯,不過沒像其他幾位伙伴一樣摘了一堆買回家:

從觀日亭順著飛鳳山步道下山的途中會經過一段種滿桂花路段,桂花的香味當場撲鼻而來,讓人為之振奮;而之前沒摸過的飛鳳山基點則是躲在步道的外圍,大伙拍完合照後直下代勸堂,下山前寺廟上方盛開的梅花毫不客氣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一行人走出步道後在馬路旁的大櫻花樹下拍了合照,馬路是斜坡,所以水平線歪歪的,看起來跟正常的合照不太一樣:

中午開車到竹東市場一帶品嚐在地小吃,吃飽再到公園裡泡泡茶、喝喝咖啡,閒話家常渡過了一個輕鬆又愉快的假日: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小說 -- 地獄 (丹.布朗)

小說 -- 地獄 (丹.布朗)

我認為在逛書局時,會依據當下不同的心情挑不同的書來看,有時甚至連一本也沒買就離開。最近心情煩雜,地獄這本書在誠品書局的新書推廣區就這樣吸引了我… Inferno這個字我並不陌生,它是『地獄』的義大利文,記得一兩年前有款XBOX360的遊戲就是以此為名,玩家借由操作遊戲中的主角在滿是牛鬼蛇神的地獄展開一場殺戮之旅,遊戲公司號稱遊戲中的場景是根據但丁寫的神曲所設計,我有買來玩一陣子,畫面中地獄的影像依舊殘留腦海。這次買回來的當然是本中譯作品,老實講有些詞句翻得還不夠高明,但引人入勝的故事還是讓我願意花時間安靜下來翻閱,書的內容也是依據但丁筆下的神曲所構想出來的,所以就先來談談地獄吧!(以下論述節錄自維基百科)

但丁是西元十三、十四世紀的義大利詩人,在他的眾多著作中,『神曲』被認為是歐洲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但丁以詩句的方式來描述他所想像的地獄之旅,全詩為三部:《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每部三十三首,最前面增加一首序詩,一共一百首。詩句三行一段、連鎖押韻且長短大致相當。『神曲』的偉大歷史價值在於它對中世紀政治、哲學、科學、神學、詩歌、繪畫、文化,作了藝術性的闡述和總結,不僅在思想性、藝術性上達到了時代的先進水平,是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會生活狀況、傳授知識的百科全書式巨作。

但丁描述的地獄是一個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從上到下逐漸縮小,越向下所控制的靈魂罪惡越深重,直到地心,魔王撒旦掌握漏斗頂端,但丁的地獄之旅從魔王的尾巴爬過地心到達另一面的煉獄。煉獄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對的地球另一面海中,靈魂在這裡懺悔滌罪,山分七層代表七宗罪,每上升一層就會消除一種罪過,直到山頂就可以升入天堂。天堂分為九層,越往上的靈魂越高尚,直到越過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聖母和所有得救的靈魂所在,經聖母允許,才能一窺聖三位一體的上帝。

神曲《地獄篇》裡描述的上寬下窄、形似漏斗的地獄共九層。第一層是生於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禮的古代異教徒在等候上帝的審判。其餘八層,罪人的靈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貪色、饕餮、貪婪、憤怒、信奉邪教、強暴、欺詐、背叛),分別接受不同的嚴酷刑罰:

以上是西方世界普遍認同的地獄,而我們中國人平常在講的十八層地獄則是以閻羅王為地獄之首,屬下的十八位判官分別主管十八層地獄,在佛教傳入中國後,為道教所沿用和解釋,直到今日。十八層地獄不是以空間分成十八層,而是以受罪時間的長短與罪刑等級輕重而排列,每一地獄比前一地獄增苦二十倍、時間多四倍,光是第一獄的罪鬼所須服刑的時間換算成人間就要135億年(驚!)。十八層地獄分別為:拔舌地獄、剪刀地獄、鐵樹地獄、孽鏡地獄、蒸籠地獄、銅柱地獄、刀山地獄、冰山地獄、油鍋地獄、牛坑地獄、石壓地獄、舂臼地獄、血池地獄、枉死地獄、磔刑地獄、火山地獄、石磨地獄、刀鋸地獄,做壞事的人死後靈體將會依照不同的罪將被打入不同的地獄(Google一下就可看到各層地獄的功用與可怕的想像圖)

了解到自己死後應該會去不只一個地獄報到以後,話題再拉回到這本名為『地獄』的小說。之前沒讀過"丹˙布朗"的作品,其實他與"達文西的密碼"的作者是同一人,不過我看過電影版的達文西密碼,書翻沒幾頁就能充分感受到地獄這本書的內容與筆觸跟電影有著相同引人入勝的風格,作者發揮寫作的功力把讀者一步步帶入謎樣的劇情。故事的時空背景設定在現代,整部作品帶大家到歐洲數個天主教名勝,書中更不時出現"但丁"或其他西方藝術家的早期作品,而且這些名勝或作品在網路上都Google的到,可說是一部非常貼近現實生活的作品。

作品圍繞著一個主題:人類將遭逢重大劫難,若再不削減人口的話…!目前地球總人口數超過70億,但其實40億才是合理的數字,一個瘋狂的天才生物科學家在無法忍受世衛組織對此議題的無能之後,決定製造超級病毒來"幫"人類達成這個數字。主角"蘭登教授"受世衛組織之託來阻止這個瘋狂的計畫,過程中必須透過艱澀的符號與對"但丁"歷史的了解才能一步步解開瘋狂教授留下來的謎,但因故造成一路追兵不斷,與另一位女性伙伴"席耶娜"戲劇性的互動更是到後半段才讓讀者恍然大悟。可惜的是,最後主角沒能成功阻止這項瘋狂的計畫… 至於人類是不是真的因為這個瘋狂的計畫而瞬間大量滅絕呢?在此就賣個關子吧!

之前會讀一些中古世紀的書,那是我偏好的種類,這次看完這本之後,不得不說寫得真棒!而且我也認同地球人口確實太多的觀點,只是…能怎麼辦呢?『地獄』不是一本恐怖的驚悚小說,若您也活得不耐煩(大誤XD),這本絕對值得推薦。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土城連崚大縱走

土城連崚大縱走

台北的中和、土城一帶有兩條有名的郊山縱走行程較富挑戰性,一是天上山系大縱走,全程超過20K;另一個則是這次的土城連崚大縱走。其實這一帶的步道與眾多三角點是可以任意搭配安排行程的,土城、中和、甚至新店安坑都可以是起點或終點,選擇多樣性的大眾運輸也增加了來此登山健行的便利性。今日先在永寧捷運站集合後再搭一段公車抵達鴻海頂埔園區,往山區步行一段就是登山口,一大群伙伴留下這張大合照後開始進入山區:

老實說,來這邊大縱走對我而言單純是為了跟山友到上山走走或練習腳力,因為全程完全沒有壯麗的山景或優美的步道(偶爾可以遠眺視野廣闊的新北市),花了一整天在山上走路,偶爾還得遭受卡拉OK的魔音穿腦(哈哈)!這次的縱走預計會到達12個山頭(三角點),由大暖尖山開始、至內冷水坑山結束。午餐前的大縱走成果羅列於下:

中午在五城山(又名練武嶺)煮大鍋麵並分享熟食,吃完又聊天、泡茶、喝咖啡,整整混了大約兩個小時才又繼續上路:

因為中午玩太久,最後走到天黑才下山,午餐後的大縱走成果羅列於下:

今天走了16.1K,Google Earth相關位置圖如下,整個過程雖然只有撿山頭、沒啥驚喜,但一路上跟伙伴們愉快地聊天、還有中午幾位大廚準備的豐盛午餐仍然讓我度過了愉快的週日。另外一個天上山系大縱走的資料早已備妥,有空再去走走囉~~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聖伯納杜斯修道院聖誕啤酒 St.Bernardus Christmas

聖伯納杜斯修道院聖誕啤酒 St.Bernardus Christmas
(RateBeer網站分數:100分)

我今年的第二支季節性耶誕比利時啤酒 ,包裝上將僧侶以聖誕老公公的造型打扮,一眼就能發現這支啤酒的訴求,延續1946年以來的傳統釀造方法,讓消費者在寒冷的耶誕佳節暢飲冰啤酒時也能回味無窮。

品名:聖伯納杜斯修道院聖誕啤酒 St.Bernardus Christmas 330ml
類型:Belgian Strong Ale
產地:比利時
酒精:
10%
購入:古登比利時啤酒專賣
原料:大麥、啤酒花、酵母

(以下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苦味:★★☆
香味:★★★
特色:比利時的St. Bernardus Abt 12是我涉略異國啤酒之後目前印象最深刻的酒款之一(連結在此),看到店家有進St. Bernardus的耶誕限定款啤酒便馬上抱回家嚐嚐。這款耶誕限定啤酒基本上跟Abt 12的口感相同,口感濃烈、複雜度高卻不苦、果類芳香撲鼻,入口後比利時黑啤酒獨特的韻味繚繞在口中久久不散去,10%的高酒精濃度就算是在冬天
時,與三五好友或是家人團聚冰涼地喝也是相當好的體驗。唯一能嫌的大概就是喝不出與Abt 12有不同之處吧。
暢快度:★★★
推薦度:★★★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啤酒的簡介與大致上的分類分類請參考:維基百科
啤酒暢快喝小撇步(適用於一般啤酒,部分如比利時啤酒有特殊喝法)
溫度:夏天6~8C,冬天10~12C為宜. 大口飲用,盡嚐啤酒青量凜冽的快感。
比例:酒杯直放,剛開始快速倒入以激較多泡沫,其後慢倒,調整泡沫高度,泡沫與啤酒液之最佳比例為3:7。
啤酒杯:大,小,高,寬均適宜,但高瘦杯更能讓泡沫持久,使用前遇先冰涼可讓啤酒更清涼,泡沫更迷人。
如何保持啤酒好喝:避開陽光,趁早喝,勿置於高溫處,勿經常搖晃,油類會消除泡沫。

CUBAN RUM 1955 67Y(67年的古巴蘭姆酒)

CUBAN RUM 1955 67Y(67年的古巴蘭姆酒) 1955年出生的人應該是已經屆齡退休開始享受人生,介於花甲到古稀之間的67年,比起干邑來說,蘭姆酒更為稀有! 在 威夢旅人 x WhiSky PicNic 的FB網站上發現這款年份驚人的老酒,但過沒幾天就售罄,還好有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