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打鐵寮古道 & 白石山

打鐵寮古道 & 白石山

打鐵寮古道昔日是大溪三層地區通往復興的便道,登山口在慈湖紀念雕塑公園後方口。在內陸河域的大港口時代,古道扮演著大溪地區發展的開路前鋒角色;大溪古道中以這條古道最為特殊,主要原因是慈湖陵寢長期軍事管制,少有人行,經大溪鎮公所逐年修繕,現已非常完善。又據載,這條古道原名更興古道,因昔日古道入口附近曾有打鐵鋪,供給入山開採樟腦的腦丁所需的鐵器,而相傳打鐵寮即是由當時的大溪鎮鎮長所命名而來。

古道一路好走、生態豐富,竟然還能在路邊發現小烏龜,沒多久到達草嶺山。草嶺山,標高3348m,屬於溪洲山脈的一個小山,山頂設有一個三等三角點;隨後的路段上上下下,被暱稱為體能訓練路線,還有叉路下山可通大溪三層社區一帶:

廢棄崗哨前留影。此崗哨為戒嚴時期守衛慈湖的制高點,附近路段旁都架有鐵絲網:

崗哨旁下山即為打鐵寮古道的另一段,跟之前的叉路一樣可通三層地區;前行亦為打鐵寮古道,我們取此路往白石山。途中窺見後慈湖的身影,新月形的後慈湖發源於白石山上的小溪澗,原名「龍過脈埤」,戒嚴時期原為高度軍事管制區,但現已無軍事用途,而是提供了民眾另ㄧ個遊憩的後花園。步道隨著山勢下到溪邊,三個小朋友看到溪流就忍不住衝過去,我們也順便在此休息:

接下來的古道沿溪而行,溪中隨時可見小魚小蝦,直到渡過木橋後才變成迂迴而上的山路,一陣上坡後進入陡滑的巨石稜線區,而且左側還是懸崖,有點類似"皇帝殿"或"五寮尖",行進時不可過於大意:

11點之後陸續抵達白石山。白石山,基本上是一巨大岩塊,上有白漆書寫「白石山」三個大字,無基點,此山名應是源起於岩塊在陽光照耀下呈現白色,遠觀猶如青山中耀眼的寶石,因而取名白石山。每年三、四月份盛開的金毛杜鵑,粉紅色的花朵會將山稜上粧扮的繽紛有緻:

拍完照後,大家拉繩垂降下岩稜,領隊"子雲姊"怕下午會下起雷雨,催促著大家到旁邊的空地用餐,雖說是午餐自理,"阿良"仍背了滷味等好料上來分享;其實跟大家出來久了,以前在山上視為美味的泡麵已經有點食不下嚥了:

空地一旁有塊心形的大石頭,有點像放大版的"石筍尖"皇帝椅,可惜常常積水過多,完全坐不下去:

12:00整裝下山。回程取道白石山岩稜的正下方,抬頭隨時可見高聳壯觀的岩壁,讓我們見證了遠古時代的造陸奇蹟。路上飄了點小雨,再次回到早上戲水處休息時,一位年輕人走向我們,手上還抓了一條青蛇跟我們打招呼,大家都跑過來湊熱鬧:

下午兩點多回到登山口,沒下雨,慈湖裡人聲鼎沸,還有水蜜桃特賣,大家把滿是泥巴的鞋子清一清,互相道別後上車離開。

更完整的遊記連結在此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內寮古道&竹篙山O形走

內寮古道&竹篙山O形走

最近在研究有哪些古道可以找時間去走走時,發現光是從外雙溪地區到擎天崗附近,就有超過5條的古道!其實在台灣,不只壯闊百岳,古道郊山也能讓山友樂此不疲!

今天走的內寮古道又名礁坑古道,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平等里內寮地區,聯絡擎天崗與內寮,最早是先民往返金山、士林之間的道路,為魚路古道的南支線之一。因古道沿礁坑溪谷而行,因稱之為礁坑古道,而礁坑溪又名內寮溪,故古道又名內寮古道。
(以上節錄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今日小O走的軌跡在Google Earth上的顯示如圖:

平菁街93巷路底是古道的入口。今天太陽雖大,還好古道樹木林立,在進入擎天崗大草原之前完全不用擔心日曬,只是非假日在山裡獨走,不免被蜘蛛網纏身,一路還有惱人的小飛蟲在耳邊相隨,導致無法好好享受古道之行。古道主線隨內寮溪而行,大部分路段平坦好走,一路上隨時可見先民留下來的屯墾的痕跡,行進過程中需數度過溪,中途還有指標標示可通往瑪礁古道:

步道上發現古老的堺柱,另一面寫著陽明山農場,不久後又遇見土地公,土地公正前方有個由藤蔓自然形成的特別拱門,古廟對聯寫著「白雪知公老、黃金賜福人」,為何是"白雪"而不是"白髮"?是筆誤還是以前外雙溪會下雪呢?,我今天有帶米酒,斟上一輪後再上路;不知不覺番婆厝到了!據說昔日曾有一男子定居於此,當地人稱呼其為「番婆」,此石厝即為番婆厝:

今天在古道上一直被小飛蟲干擾,趕都趕不走,導致我刻意加快在後半段的腳程,終於在進入擎天崗地區的大草原後擺脫惱人的飛蟲纏身。古道上路跡還算明顯,搭配GPS不太可能走錯,但在草原區就有點難度了,但今天跟著牛隻與牛糞的痕跡前進,沒有迷路,接上擎天崗石頭步道後轉往竹篙山方向,竹篙山位於七星山東南方,標高830m,具有錐狀火山的外形,又名內寮山水井尾山,山頂的碉堡最為顯眼,碉堡旁立有一根字拓印柱,山頂視野良好,左前方可見紗帽山與文化大學、右方則有七星山與擎天崗服務站:

欣賞完竹篙山的風景後繼續我的O形走,接下來的路,時而鑽入樹叢、時而步出草原,草原上空無一人、再搭配晴朗的天氣,頓時讓人感到心胸開闊(但要小心牛牛的遍地黃金^^),大草原路徑不明確,摸索前進找到竹篙山南峰。竹篙山南峰,標高714m,"北市地測精幹點196"位於照片右下方,四周是寬敞平坦的草地:

隨後進入樹林,慶幸天氣仍舊不錯,應該是不會有午後雷陣雨了。今天的內寮古道接竹篙山的小O走,總長約5.2公里,除了飛蟲一路纏身、蜘蛛網密布以外,一切都很棒!

更完整的遊記連結在此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大、小粗坑古道O形走

大、小粗坑古道O形走

三天前帶著堯堯走大粗坑步道時下山時被惡犬嚇到(請見這一篇),今天來拜訪小粗坑古道時開心地見到了佔地頗為廣闊的小粗坑聚落遺跡,但半路因故又再次被嚇得魂飛魄散(詳見內文),想想這兩次的行程可真是豐富又刺激呀!

此次行程規劃由侯硐起登,途經小粗坑古道、九份、大粗坑古道、山腰古道後再接回侯硐,O形走在Google Earth上顯示如圖:

步道一開始為緩上,在進入古道旁的福德宮參拜不久之後,大量的聚落遺跡隨即陸續出現在眼前;三天前才剛到過大粗坑聚落,我對這邊保存更完整的小粗坑遺蹟更是驚喜萬分。小粗坑採礦始自1899年,距今已逾百年,聚落的歷史超過一個世紀;礦脈枯竭之後,人去樓空後,繁華亦成空,徒留小粗坑聚落遺址默默隱身於這片山林之中,對山空嘆(以上敘述取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粗坑顏雲年發跡之處。日據時代,台灣五大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彰化辜家、高雄陳家、基隆顏家。基隆人顏雲年原為瑞芳警察署巡捕,日本據台,接管九份金礦,但不諳台人習性,無法有效管理礦區,遂將小粗坑礦區委託精通日語的顏雲年承辦開採。顏雲年銳力經營,逐漸步擴大事業規模,而成為九份平溪一帶的礦業巨子,成就顏家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

古道旁的小山國小與大粗坑那邊的大山國小一樣,都是侯硐國小早年在兩個聚落分別設立的分部,低年級在分校就地學習,中高年級再回到侯硐國小本部完成後續的課業:

從小山國小遠離古道前往粗坑口山,我很喜歡粗坑口山觀景台的視野,地上有顆"台陽63號基石"、正前方是員山子分洪道、左上方是瑞芳地區、右上方是北海岸,眼前又恰巧有北迴線列車通過;因為喜歡,所以不知不覺在這裡停留了一會兒:

回到小粗坑古道繼續探訪聚落,步道兩側的遺跡數量多且保留完整,一小段陡上後遇到一間山神廟,山神廟是日治時期的產物,日本政府原本禁止台人供奉傳統神明,但因礦區的特殊需求,在坑口附近可同時見到山神廟與土地公廟並存的特殊現象;我在參拜之後翻開桌上的筆記簿一看,原來簽滿了山友的名字,真有趣!(我也留下到此一遊的紀錄)

步道遇叉路陡上,鑽過一段比人還高的茂密草叢到達小粗坑山基點,基點刻著"台陽62",此處地勢較高,可遠眺深澳地區、九份山城與基隆山,我從另一邊下山後才發現古道上還有另一個比較好走的叉路可以上來:

接上古道後續行,正享受著如同走在"悲情城市"的古道氛圍時,突然被一個東西嚇到魂飛魄散、大叫一聲往後退了好幾步,一條眼鏡蛇正採取警戒姿勢在不到五公尺的前方望著我!長這麼大了,第一次現場看到眼鏡蛇,昨天被惡犬兇、今天被毒蛇盯,沒事也會被嚇到有事…不過這隻保育爬蟲類體態飽滿,一幅營養很好的樣子,跟我對看一分鐘後才鑽進路旁的草叢:

待心情平復後繼續下山,基隆山、九份、無耳茶壺山不時在眼前出現,由頌德公園接上輕便路(頌德公園是1917年為歌頌"顏雲年"的功績而設立的),不久後進入九份山城。走在往往假日擁擠如西門町般的豎崎路,今天遊客三三兩兩,不少還是講日語的:

沿著豎崎路階梯一路往上到達盡頭的九份國小後取左,以前從未深入這些巷道,斷垣殘壁展示的是功夫寮,早年淘金客於此的落腳棲身,隨時等待機會加入採金的行列,有點像是現在的商務旅館;不久後走出九份,這才發現竟然沒去吃芋圓…

走一小段馬路,在欽賢國中旁接到金字碑通往九份人行觀光步道(這個名字怪怪的,金字碑離這裡很遠啊?),由炎熱無遮陰的石階步道通抵102線道旁的小金瓜露頭。最初發現九份的淘金客,是沿大、小粗坑溪的合流處往上尋找,終於發現藏在岩石內因風化作用而暴露出來的這顆小金瓜露頭而揭開了九份的黃金傳奇與宿命。小金瓜露頭因其形狀像南瓜(金瓜)而稱之,但因遭開採金礦而變形,現在看似河馬頭,所以現在有一首打油詩「昔日小金瓜露頭,今日變成河馬頭,在無言的山丘上,過著看海的日子。」訴說著其「日落黃金城」的命運。
(以上敘述取自台北旅遊網)

離開河馬頭之後又花了一點時間尋找大粗坑山基點,我依循GPS的畫面繞了半天只找到一座電塔,最後只好不甘願地離開:

走回102線道的途中,頭上的藍天白雲出現6隻老鷹翱翔,一起盤旋、一起離開,我開心的看到忘我:

回到102線道後,旁邊就是三天前來過的大粗坑觀光步道入口,順著水泥路下行沒多久就抵達天梯,三天前因雨趕著下山,沒好好觀賞大粗坑聚落,今天總算可以慢慢欣賞。這裡跟早上的小粗坑一樣,步道旁就能觀察到一些遺跡,只是規模較小,且大山國小似乎有用水泥整修過,看上去少了些古味,再加上牆上一堆缺乏公德心的遊客所留下的"大作",懷古的感覺盡失:

離開聚落後轉進山腰古道,本想好好體驗一下這條當年大、小粗坑居民的聯絡道,但是今天天氣炙熱、一路昆蟲纏身,少人拜訪的步道讓我幾乎是在蠻荒的叢林中行進,直到金仔礦的遺跡後才逐漸轉好;路過的銀絲瀑布,灑落猶如閃亮潔白緞帶般的涓涓細流:

這段總長將近2公里的山腰古道最後會接上早上的小粗坑古道,整路基本上在靠近大粗坑聚落的這邊較原始蠻荒、路況較差;而靠近小粗坑聚落的這邊較多遺跡、落差稍大,但比較好走,不過因為是繞著山腰而行,一邊是陡崖、一邊是山壁,行走於其間還是必須小心。

順著小粗坑古道下山時剛過中午,稍感中暑,可能是剛剛走在悶熱蠻荒的山腰古道時有點小趕路造成身體不適(因為心裡希望趕快結束);平時回到車上後我都是直接回家,但今天決定先到侯硐車站旁吃點東西,還嗑了一盤芒果冰才走。說真的,小粗坑古道真的是條有濃厚懷舊氣氛的步道,遺跡又還算完整,若有空建議真的來走走,還能越嶺至九份逛逛熱鬧的豎崎路,當然希望別像我遇到毒蛇就更好囉!

更完整的遊記連結在此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CUBAN RUM 1955 67Y(67年的古巴蘭姆酒)

CUBAN RUM 1955 67Y(67年的古巴蘭姆酒) 1955年出生的人應該是已經屆齡退休開始享受人生,介於花甲到古稀之間的67年,比起干邑來說,蘭姆酒更為稀有! 在 威夢旅人 x WhiSky PicNic 的FB網站上發現這款年份驚人的老酒,但過沒幾天就售罄,還好有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