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搖滾魂美式精釀啤酒 Elysian Loser

搖滾魂美式精釀啤酒 Elysian Loser
(RateBeer網站分數:81分)

自從上次在7-11預購了兩款不同的Elysian啤酒後就對它們印象深刻(連結在此)。Loser Pale Ale是Elysian為慶祝西雅圖專門代理地下樂團的Sub Pop唱片20週年所開發的酒款(NirvanaSoundgarden就是隸屬這家唱片公司),最適合Loser買來喝(大誤XD)。也就是為了彰顯這種異於社會的、骯髒頹廢角落的Loser精神,這支啤酒特地不使用一般常見的啤酒花,而是採用了Sorachi Ace啤酒花;這種啤酒花源自於日本,現在只有美國華盛頓州雅基馬縣(Yakima)的"Gamache Family Hop Farms"有在種植。這支酒液明亮、喝下口讓人倍感熱情的淡啤酒,入口後尾段帶著麥香與啤酒花香,並隨著溫度不同會呈現出不同的苦韻,一年四季都適合飲用。
品名:"搖滾魂"美式精釀啤酒 Elysian Loser 355ml
類型:American Pale Ale
產地:美國
酒精:7%
購入:古登比利時啤酒專賣
原料:水、大麥、啤酒花、酵母

(以下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苦味:★★☆
香味:★★★
特色:喜歡非主流西洋音樂的我,完全沒想到品嚐異國啤酒還能感受地下樂團的Loser精神!光是它的外包裝就充滿了十足的創意,喝著這支Loser的同時,一邊聽NirvanaSmells Like Teen Spirit一邊甩頭,真的是High到一個極致(即使只是自High也很讚)。就像官網所介紹的,這款的啤酒花香氣相當特殊與少見,苦中帶著香甜,剛從冷藏室取出時與回溫後有著不同程度的苦味與香味,擺久了才會轉為苦味主導,整個品嘗的過程再搭配7%的酒精濃度大概就是Elysian想表達的Loser精神吧。
暢快度:★★☆
推薦度:★★☆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啤酒的簡介與大致上的分類分類請參考:維基百科
啤酒暢快喝小撇步(適用於一般啤酒,部分如比利時啤酒有特殊喝法)
溫度:夏天6~8C,冬天10~12C為宜. 大口飲用,盡嚐啤酒青量凜冽的快感。
比例:酒杯直放,剛開始快速倒入以激較多泡沫,其後慢倒,調整泡沫高度,泡沫與啤酒液之最佳比例為3:7。
啤酒杯:大,小,高,寬均適宜,但高瘦杯更能讓泡沫持久,使用前遇先冰涼可讓啤酒更清涼,泡沫更迷人。
如何保持啤酒好喝:避開陽光,趁早喝,勿置於高溫處,勿經常搖晃,油類會消除泡沫。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苗栗泰安上島山(鳥嘴山)

苗栗泰安上島山(鳥嘴山)

苗栗的上島山又名鳥嘴山,與虎山(又名虎子山)、橫龍山同在泰安鄉水雲溫泉區內,合稱為水雲三星,其中上島山在「水雲三星」中排名第二,但因其特殊的地質與地形結構,造成步道的坡度陡峭、形勢險峭,從停車場至三角點約3.6km的路程中,需爬升超過800m,就是因為這樣的陡度,再加上堯堯過兩天要期中考,本想帶他一起來操一下,不過還是在前兩天打退堂鼓,自己去就好。

今天的行程是好久以前我特別商請新竹的"淇松"大哥帶隊的,既然是大哥級的,當然也就號召了不少伙伴前來共襄盛舉,一早6:30從鶯歌集合出發,風塵僕僕地抵達登山口的停車場時已經9:00,加上由新竹前來會合的伙伴共計30人,在近期的活動裡已經算是盛況空前了:

如同之前所看到的數據,從登山口起真的是一路爬坡,時而陡峭、時而和緩,偶爾穿插著之字形的平路可當作休息緩衝,部分陡上還需拉繩上攀,但全程並不覺有任何路段是危險陡峭的,反倒是有點一路享受這種中級山才有的步道特色:低海拔草木茂密、高海拔林相寬闊。

爬坡辛苦歸辛苦,大家邊走邊聊還是非常愉快的,經過早上數小時的努力,12點前後所有人陸續登頂,三角點腹地不大,但後方十分開闊,同時容下30人不成問題,煮泡麵的煮泡麵、分享熟食的分享熟食,我跟阿良也努力的在一旁泡茶給大家喝,沒多久可用的水都煮光了,茶葉卻還剩很多,因此我們兩個下了一個結論:在山上不怕帶的東西不夠,只怕可用的水不足呀!

13:00左右準備離開,大家擠在三角點旁拍張大合照後慢慢下山:

這條步道一路都有救援路樁(佳里山也有),為的就是讓登山客迷路時可以待在牌子下聯絡警消以等待救援,整路共設置了1號至8號,其中7號路樁處在上山時必須左轉90度續行,若錯過而直行則會一路往深山裡走,幸好岔路口立了牌子警告大家,所以爬山時盡量還是不要埋頭苦幹,必須不時觀察四週的地形地物才是必較好的習慣。

上山時陡上,下山隨即變為陡下,步道在低海拔的路段土石較為鬆動,步伐必須小心謹慎才不會滑倒,而我就是不夠專心,眼看要滑跤時用力過猛導致小腿抽筋,當下坐著痛了好幾分鐘才繼續起身續行… 下山後因為想避開塞車早點北返而沒跟著其他伙伴待在泰安溫泉區泡溫泉,不然應該會舒服許多。上次"週週"辦的橫龍古道我沒跟到,今天上了上島山,對面的虎山跟橫龍山有機會也要來去走走,把「水雲三星」集滿。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比利時 ORVAL 修道院啤酒

比利時 ORVAL 修道院啤酒
(RateBeer網站分數:99分)

故事要從西元1070年說起,那年義大利僧侶們從義大利南部首度來到法國Orval(奧爾瓦)地區,領主非常歡迎他們就地生根,並馬上允許建造教堂和修道院,但40年後教堂還是一直沒完成,而僧侶們卻不知為何再也沒出現,一群居民接手繼續建造教堂的工作,終於在1124年完成並開始運作。不過好景不常,修道院在經營上遇到了經濟困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加入了當時勢力最龐大的Order of Cîteaux教會組織(西瓜挖大邊),之後在此教會的麾下Orval修道院幅員不斷擴張,12世紀時到達了最活躍顛峰。之後的一場火… 又是一場大火在1252年燒掉了修道院大部分的建築物與未來,緩慢的重建過程與當時漸漸高漲的反宗教意識,讓這群修道院的僧侶與依附其生活的人民渡過了悲慘的一個世紀。

Orval修道院除了有上述戲劇性的歷史之外,眾多的跡象(例如古代的畫作)也證明了他們從很久以前就開始自行少量地釀造啤酒,當時啤酒就被認為極具營養價值,且已被稱為Liquid Bread(液態麵包)。1529年Emperor Charles Quint(查理大帝)允許Orval修道院藉著修補作戰用的器具以獲得一些收入,從那天起,Orval修道院便深信額外的收入對修道院有多麼的重要。

以上中古世紀的故事精彩動人,但Orval啤酒的出現卻是在現代的1931年,在那之前因為修道院已經致力於生產麵包與起司以賺取額外收入,所以並沒有花心思在自釀啤酒的商品化,直到德國釀酒大師Pappenheimer與2位比利時人在釀酒廠採用了大膽創新的混合手法釀造出風味獨特的啤酒(同時也引進英式手法);啤酒花、酵母、大麥的完美組合營造了特殊的香味與口感,Orval啤酒自此開始出現在市面上。相同的釀酒秘方、相同的玻璃瓶身、相同的標籤,現在所喝的Orval啤酒與1930年代時是一模一樣的喔。
品名:比利時 ORVAL修道院啤酒 330ml
類型:Belgian Ale
產地:比利時
酒精:6.2%
購入:家樂福
原料:水、大麥、啤酒花、酵母

(以下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苦味:★★☆
香味:★☆☆
特色:擁有美妙瓶身曲線的ORVAL啤酒名列全世界7家正宗修道院啤酒之一,初入口偏酸並帶點果香
口感微苦,複雜度相當高,泡沫綿密,適合慢慢品味不同時間所散發的獨特韻味,這種多重的口感完全不負正宗修道院啤酒的美名。
暢快度:★☆☆
推薦度:★★☆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啤酒的簡介與大致上的分類分類請參考:維基百科
啤酒暢快喝小撇步(適用於一般啤酒,部分如比利時啤酒有特殊喝法)
溫度:夏天6~8C,冬天10~12C為宜. 大口飲用,盡嚐啤酒青量凜冽的快感。
比例:酒杯直放,剛開始快速倒入以激較多泡沫,其後慢倒,調整泡沫高度,泡沫與啤酒液之最佳比例為3:7。
啤酒杯:大,小,高,寬均適宜,但高瘦杯更能讓泡沫持久,使用前遇先冰涼可讓啤酒更清涼,泡沫更迷人。
如何保持啤酒好喝:避開陽光,趁早喝,勿置於高溫處,勿經常搖晃,油類會消除泡沫。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

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

2011年10月去走南澳古道時掉入了時空的漩渦,久久不能忘懷(連結),那時就聽說這一帶有另一條古道也值得一遊,但因為資料較少且路程也較遠,一直到現在才找了個機會跟幾位山友一起前往一探究竟。這條古道的全名是: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古道一端在東澳的新澳隧道,另一端在南澳朝陽社區的天后宮,根據政府機關在網路上的資料所示,蘇花古道建造於清朝同治13年(1874年),是聯絡蘇澳與花蓮之間最早的一條官道;日本人在十九世紀於蘇花海岸之間先後開鑿了北段的大南澳路、南段的沿岸理番道路及東海徒步道,即今日蘇花公路的前身,但早已荒廢舊跡難尋。經過調查後在民國99年整建完成的「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呈南北縱向,地勢北高南低,因此由北往南走,多為下坡路,路程較輕鬆但傷膝蓋,若由南往北走,則海拔落差接近700m,路程頗具挑戰性。

週六"老何"跟幾位伙伴就先行抵達南澳農場露營,還去了朝陽漁港搶魚貨、神祕海岸撿寶石,要不是我當天要值班的話一定會衝過去同樂;而我這車於週日七點前從台北出發,幸好雪隧車潮尚未湧現,一個多小時即到達新澳隧道口等老何,今天我規畫由北往南走的方式遊蘇花古道,大家在隧道口下車後先把老何的車開,往步道南口、再把我的車開回步道北口後9:00左右一起出發。上鎖的鐵門後方是舊蘇花公路,改成戰備道路後一般車輛無法進入,由此步行至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的北口約需3.2K,其中一段馬路在之前因颱風造成坍方,但不知哪個單位已經另開了一條陡上山徑避開坍方,目前通行無虞:

這段舊蘇花公路在民國74年封路(現為烏石鼻戰備道路),只讓裡頭空軍雷達站運補的車輛通行,也因此保留了豐富的生態,公路兩旁植物茂盛,蝴蝶、鳥類、昆蟲隨處可見(有人還看到貓頭鷹),之字形緩上的馬路非常好走,東澳灣美麗天成的景色不時出現在樹林的空隙間,路邊公路的遺跡隨處可見,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粉鳥林四橋,原來東澳灣的南端是粉鳥林,而粉鳥是鴿子的台語,據說這裡以前會聚集許多野鴿子,可見美麗的東澳灣生態之豐富:

坍方的路段已有施工人員在搶修,前方無法續行,大家轉由山坡上新開闢的路徑陡上,避過坍方區後接上烏石鼻戰備道路

途中利用馬路旁荒廢的凸面鏡拍了一張合照,大家都能入鏡且快速又方便:

10:50抵達"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的北口,準備進入全長4.1K的這條國家級步道

就像舊蘇花公路一樣,這段古道也是生態豐富,但北口貼的一張虎頭蜂警告牌讓大家安靜了好一陣子才慢慢放輕鬆,因為虎頭蜂特別會注意吵雜的聲音與我們身上及衣物散發的香味:

由北口一路爬坡約20分鐘後到達一處視野良好的觀景台,正前方的小山丘上是空軍雷達站,其下為烏石鼻,海面上的定置魚網清晰可見,美麗東澳灣的後方山脈則為東澳嶺,海拔819公尺的東澳嶺目前被公認是中央山脈的起點:

觀景台風很大,沒待太久,繼續上坡抵達稜線到達步道1.2K處海拔703m的大南澳嶺(步道最高點),找不到基點卻有幾張木椅,越過中央山脈源頭的東澳嶺與大南澳嶺,自此往南即歸屬於地理上的台灣東部:

此後沿途大多為低海拔樹林中的下坡,不再像前半段海風強勁、也較悶熱,下山途中再次經過廢棄的舊蘇花公路,柏油路面清楚可辨但已漸漸被路旁的姑婆芋吞併蠶食:

越過舊蘇花公路旁的廢棄碉堡與一等水準點,我們約在13:15步出古道南口,歡迎我們的是天后宮廣場上的黏人喵喵,剛剛一路下坡除了傷膝蓋之外,早上到現在大家餓了也累了,快快步行至附近的鄉味軒餐廳聚餐,這家餐廳小有名氣,好幾道新鮮的海鮮讓我們大快朵頤填飽肚子:

吃飽喝足利用時間到神秘海灘飆沙撿石頭(用老何的4WD車飆XD),回程取道南澳農場後北上牽我的車,本想在東澳的東岳湧泉泡個腳,但實在有點冷、又在飄雨,替老何提前慶生完就各車北返回家了:


這次的"蘇花古道(大南澳越嶺段)"之行,讓我見識到了美麗無比的東澳灣,要說這裡是台灣最美海灣的話一點也不為過,至少沒有像某些消失的淨土是屈服在地方勢力與財團的壓力之下。另外在寫遊記查資料時才驚覺那天我們是站在台灣屋脊(中央山脈)的最北端,東澳嶺與古道上的大南澳嶺就像是中央山脈前端延伸出兩隻大鉗子插入太平洋中,下回再去走一遭的話,勢必要再次感受這股震撼!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合歡山北峰、西峰

合歡山北峰西峰

合歡山公路部分路段標高超過3000公尺,是台灣海拔最高的公路,也因此形成了下車走一會兒就能登上百岳的特殊現象,其中石門山離馬路最近、西峰最遠、主峰/北峰/東峰路程適中。此行10/12~10/13本來跟山友計畫週六爬主鋒、週日爬北/西峰,但週六山上天氣其差無比,我決定跟"堯堯"在車上休息,以後有機會自己再來走,而週日的行程在Google Earth上如圖所示:

本以為合歡群峰在百岳中算簡單的,萬萬沒想到這次合歡西峰走一趟下來竟覺疲憊不堪… 是體力變差、亦或是休息不夠呢?反正也走完了,下一座百岳再來傷這些腦筋吧。合歡北/西峰的單程(原路來回)GPS軌跡如下,後半段上上下下鋸齒狀的部分就是累死人的地方,去程累一次、回程還得累一次:

就如同前面所講的,本以為兩天都是晴天,週六卻在接近合歡山時開始一路風狂雨驟,因為怕"堯堯"經不起這樣惡劣天氣的折磨,勉強上主峰後反而影響明天的行程,當下決定不跟隨大家登合歡主峰,留在車上等候;而自行開車前來會合的"老何"大哥有志一同,我們幾個就待在武嶺停車場看著外頭車來人往,嘴裡吃著零食、再來杯高粱,一邊聊天一邊等著其他伙伴下山:

大家都順利在一個多小時後下山,之後我們又在合歡山莊旁的公廁裡撿了一個認識的山友(天氣太差在廁所搭帳),而中巴經中橫往梨山的方向大約開了一個小時才到達今天要休息的民宿。民宿的房間整齊乾淨,廁所有3間,可使用廚房並且還有熱水澡可以洗,一人400的價格還真不錯:

每次跟這群伙伴出來爬山都吃得超好,今晚有蹄膀、有羊肉爐、還有蝦子,真的好奢侈呀!飯後圍成一圈聊聊天、喝點小酒、聽聽路上撿回來的山友登山遇過的鬼故事,大家在晚上九點前陸續就寢:

因為週六天氣真的很差,大家還想著若隔天醒來還是一樣的話,是不是要變更行程去哪個風景區來個糜爛行,不過老天爺總算讓我們不虛此行,凌晨滿天的星斗催促著大家準備迎接一整天的挑戰。睡眼惺忪中摸上中巴,又是一小時的車程才抵達北峰登山口,天氣雖好,但陣陣寒風不斷吹襲過來,一路的上坡頗為辛苦;壓後的我在後面慢慢走、慢慢拍,而"堯堯"已經不知道在我前面有多遠了… 走了約一公里,2位伙伴嚴重落後並決定先行撤退,之後東方的天空漸漸地開始起了變化,日出在即:

大約5:50,快要到達北峰時曙光乍現,大家就地欣賞美麗的日出與雲海,美景當前,讓人興奮不已,相信今天一定會是美好的一天:

陶醉完畢繼續上路,6:20抵達合歡山北峰,標高3422m,我的第21座百岳(堯堯的第7座):

峰頂強勁的陣陣寒風,就算太陽已經露臉也一樣讓人不舒服,6位伙伴(包含堯堯)決定不續走西峰直接下撤,其他人則拍了照後趕緊起身繼續朝著路途遙遠的西峰出發。之前就一直聽說往西峰的步道很鳥,自己實際走過才知道,很鳥的絕對不是沿途的風景與展望,而是好幾段的上坡與下坡,雖然上下的幅度在GPS軌跡圖上看起來並沒有很誇張,但高山空氣稀薄,身後的背包也不輕,每走一段路就要抱怨一下… 凌晨起登後大約經過5個小時,終於抵達合歡西峰,標高3145m,我的第22座百岳:

因為是光輝十月,有伙伴特地把國旗與"週週來爬山"的會旗帶了上來,留下很有意義的大合照:

一如往常,大家登頂後總會東拍拍、西照照,這次的領隊娃娃魚也照慣例全身脫光到只剩紅內褲,不過今天有中興大學的同學加入戰局,一起留下美好的回憶:

下面兩張是在西峰用手機拍的環景照:

吃碗泡麵、休息一下後踏上回程,原路回去不是一般所想的下坡,而是讓人不停抱怨的上上下下,只有壯闊的山景能稍稍安撫一下低潮的心情。此行另一個狀況是第一次上百岳的Joy身體不適且有輕微的高山症,還在西峰小睡了一下,回程除了整個背包交給猛男娃娃魚,我們甚至一度考慮要不要直接下華岡(想盡快降低海拔高度),最後因為要1000m陡下與中巴接駁不易等問題而作罷… 好在之後Joy漸漸回復正常且平安下山,讓大家鬆了一口氣:

中巴一路開到埔里吃慶功宴時已經將近晚上7點,吃完再一路塞車塞回台北大約是晚上11點多,很慶幸週日老天爺許了一個大好天氣給我們,有美美的日出與雲海,但也有讓人怨聲載道的上上下下。我隔天才發現此行沒幫"堯堯"拍什麼照片,主要也是因為跟這群伙伴出來我大可放心,因為他們都會幫忙照顧;他可以盡情的挖寶、我也可以肆意的拍照,真是感恩!

最後就以這張日出的趣味照來做結尾吧: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比利時 St. Bernardus Abt 12 啤酒

比利時 St. Bernardus Abt 12 啤酒
(RateBeer網站分數:100分)

在比利時Flanders(法蘭德斯)地區最偏遠的角落,Watou小鎮的St.Bernardus釀酒廠正為熱愛啤酒的人釀造著啤酒,在這裡,時間的流逝顯然地是全過最慢的地方,寧靜、與大自然共存,人人都秉持著傳統而生活著。

官網提到:St.Bernardus Abt 12是St.Bernardus釀酒廠認為最自豪、也最頂級的比利時黑啤酒,採用比利時傳統的Quadrupel釀酒法(富含香味、水果味的重口味黑啤酒釀酒法)製造, 微苦卻又甜、香味四溢與複雜的口感表現即為平衡,10%的酒精濃度,每一口都讓人振奮,是當今世上前棒的啤酒。其實在網路上可發現世界上評價最高的啤酒似乎是名為Westvleteren的啤酒,而St.Bernardus Abt 12從前跟Westvleteren所使用的配方是一樣的(現在就不知道了),詳細的故事如下:
十九世紀時,一群法國修道院的僧侶們因為當地的反宗教意識,決定將他們的起司工廠從法國Godewaersvelde(戈德瓦爾斯費爾德)搬到數公里以外比利時的Watou(瓦圖),將當地農場轉型為修道院並開始生產起司,自給自足兼販售,直到二十世紀,反宗教意識逐漸獲得改善,這群僧侶們在1934年又將所有的一切搬回法國。之後,修道院的工廠歷經轉手給商人後又賣出,不過都是以生產起司為主(最有名的起司名為St.Bernard Watou),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後比利時Westvleteren(韋斯夫萊特倫)地區的St.Sixtus修道院因為想把自釀啤酒商品化,於是將釀酒秘方給了起司工廠,工廠從此就賣起司又兼賣啤酒,St.Bernardus釀酒廠的招牌也開始出現在世人面前。在那之後的46年,除了St.Bernardus釀酒廠持續以St.Sixtus修道院的配方出產啤酒,修道院也自行製造著Westvleteren啤酒並在幾間酒吧少量販售,兩種配方相同的啤酒在市場上交互出現著。直到1992年,一個命令規定正宗修道院啤酒只能在修道院生產,雙方合約隨即中止,自此市面上以此配方出現的啤酒就以St.Bernardus釀酒廠所生產的為大宗,而Westvleteren啤酒卻變的數量稀少了:
品名:比利時 St. Bernardus Abt 12 啤酒 330ml
類型:Quadrupel 
產地:比利時
酒精:
10%
購入:家樂福
原料:水、大麥、、啤酒花、酵母
(以下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苦味:★

香味:★★

特色:買這支的時候還不知道Westvleteren啤酒是世界啤酒評比的常勝軍,更不知道St.Bernardus Abt 12在1992年之前是以同樣的配方所釀造的,只覺得標籤上僧侶的圖案有點滑稽。但第一支喝完後便印象深刻,喝第二支時已經在網路上獲得相關資料,更不得不佩服這支啤酒的確值得與世界啤酒冠軍沾上邊
口感濃烈、複雜度高卻不苦、果類芳香撲鼻,入口後比利時黑啤酒獨特的韻味繚繞在口中久久不散去,美麗的深琥珀色酒液大量的酵母沉澱在啤酒專用高腳杯中,不同層次與不同溫度飲下後會得到不同的回饋,且都比一般比利時啤酒更加濃厚與回味無窮,再加上高酒精濃度的催眠,我想我也喜歡它了。
暢快度:★★★
推薦度:★★★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啤酒的簡介與大致上的分類分類請參考:維基百科
啤酒暢快喝小撇步(適用於一般啤酒,部分如比利時啤酒有特殊喝法)
溫度:夏天6~8C,冬天10~12C為宜. 大口飲用,盡嚐啤酒青量凜冽的快感。
比例:酒杯直放,剛開始快速倒入以激較多泡沫,其後慢倒,調整泡沫高度,泡沫與啤酒液之最佳比例為3:7。
啤酒杯:大,小,高,寬均適宜,但高瘦杯更能讓泡沫持久,使用前遇先冰涼可讓啤酒更清涼,泡沫更迷人。
如何保持啤酒好喝:避開陽光,趁早喝,勿置於高溫處,勿經常搖晃,油類會消除泡沫。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比利時奇美修道院啤酒 Chimay Red、Blue、White

比利時奇美修道院啤酒 Chimay Red、Blue、White
(RateBeer網站分數:99分100分99分

為了滿足僧侶們自己的日常所需,與週邊工作人員的需求,比利時Chimay(希邁、奇梅或奇美)修道院中的Cistercian(熙篤會)僧侶們從1862年即開始自行生產比利時啤酒與修道院起司,而第一杯由修道院僧侶遵循傳統與自然法則所釀造出來的啤酒(Chimay Première)也就此誕生。

Chimay所生產的啤酒是世界上7家有資格被稱為比利時修道院啤酒裡的其中1家。如何才能被封為正統的比利時修道院啤酒?根據International Trappist Association的規範,主要有3項:
1. 必須在正統修道院內或其週邊釀造
2. 必須在修道院僧侶的完全監督下釀造
3. 販賣啤酒的大部分收入必須貢獻在社區公共事務上

今天品嚐的CHIMAY RED、WHITE、BLUE(Chimay啤酒三兄弟)頗負盛名,照片中由左至右分別是在1948年、1966年、1948聖誕節所開發出來的,目前Chimay啤酒所使用的獨特酵母還是源自於1948年Theodore神父在釀造第一瓶Chimay RED時所使用的酵母呢!

CHIMAY RED(比利時奇美紅修道院啤酒)官網提到Chimay RED是Chimay酒廠歷史最悠久的啤酒,這支正統修道院啤酒有著迷人的古銅色美麗酒液,聞起來有果香、喝下口同樣香氣四溢,適飲溫度與傳統比利時酒窖的10 - 12°C相同。如前述,雖然Chimay RED的前身早在1862年就已經出現(也就是Chimay Première),但現今這款酒的配方是Théodore神父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所改良的:
品名:比利時奇美紅修道院啤酒 CHIMAY RED 330ml
類型:Abbey Dubbel 
產地:比利時
酒精:7%
購入:古登比利時啤酒專賣
原料:大麥、啤酒花、酵母

(以下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苦味:★★☆
香味:★★☆
特色:不負修道院啤酒的美名,隨著溫度能品味不同的特色,都好喝、也都夠味,直接聞或是喝下口皆能感受到濃濃的酒香。泡沫層不厚,但卻是3支當中維持最久的,不苦澀、餘韻繚繞,酒液中佈滿了酵母(其他2支相對不明顯),喝起來更覺特別,可暢飲、更可細細品味,稱得上是比利時啤酒的佳作。
暢快度:★★★
推薦度:★★★


CHIMAY BLUE(比利時奇美藍修道院啤酒):官網上提到Chimay BLUE是款比利時修道院黑啤酒,濃濃的香味與複雜的口感會隨著保存的年份漸增(保存期限約5年)。它的首演是以上等酒之姿出現在1948年的聖誕節,酒液呈現令人愉悅的玫瑰花色調,氣味芬芳,入口後更覺香味繚繞、並帶點焦糖的因子。適飲溫度也是酒窖溫度的10 - 12°C:
品名:比利時奇美藍修道院啤酒 CHIMAY BLUE 330ml
類型:Belgian Strong Ale 
產地:比利時
酒精:
9%
購入:古登比利時啤酒專賣
原料:大麥、啤酒花、酵母

(以下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苦味:★★☆
香味:★★☆
特色:喝下第一口,跟CHIMAY RED相比較,更濃、更烈的感覺進入腦中,隨著溫度的低至高,微微呈現了果香、甜蜜、焦糖微苦等不同層次的感受(但整體上仍屬濃烈),較高的酒精濃度使人更容易陶醉,而明顯的果香與花香則是CHIMAY BLUE在三支CHIMAY修道院啤酒當中的最大特色。
暢快度:★★☆
推薦度:★★


CHIMAY WHITE(比利時奇美白修道院啤酒):是Chimay啤酒三兄弟中最晚誕生的,酒液金黃,口感呈現了甜美與微苦的完美平衡,喝下口之後麥香、葡萄、蘋果的口感摻雜其在口中,適飲溫度為6 - 8°C:
品名:比利時奇美白修道院啤酒 CHIMAY WHITE 330ml
類型:Abbey Tripel 
產地:比利時
酒精:
8%
購入:古登比利時啤酒專賣
原料:大麥、啤酒花、酵母

(以下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苦味:★★☆
香味:★★☆
特色:CHIMAY WHITE是三支CHIMAY修道院啤酒當中苦味最明顯的,但並不是不討喜的苦,而是富有某些比利時修道院啤酒特有的柑橘味。光是將酒倒入杯中就可感覺濃濃酒香撲鼻,喝入口中,淡淡的苦味與香味相繼出現,卻也恰到好處、回味無窮,再以8%的酒精濃度錦上添花,完成了這款佳作(就連呼出來的氣味都是香的呢)。
暢快度:★★☆
推薦度:★★★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啤酒的簡介與大致上的分類分類請參考:維基百科
啤酒暢快喝小撇步(適用於一般啤酒,部分如比利時啤酒有特殊喝法)
溫度:夏天6~8C,冬天10~12C為宜. 大口飲用,盡嚐啤酒青量凜冽的快感。
比例:酒杯直放,剛開始快速倒入以激較多泡沫,其後慢倒,調整泡沫高度,泡沫與啤酒液之最佳比例為3:7。
啤酒杯:大,小,高,寬均適宜,但高瘦杯更能讓泡沫持久,使用前遇先冰涼可讓啤酒更清涼,泡沫更迷人。
如何保持啤酒好喝:避開陽光,趁早喝,勿置於高溫處,勿經常搖晃,油類會消除泡沫。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德國福倫斯堡啤酒、金啤酒 Flensburg Pilsener、Gold

德國福倫斯堡啤酒、金啤酒 Flensburg Pilsener、Gold
(RateBeer網站分數:33分9分

是什麼原因讓德國的5位Flensburg(福倫斯堡)市民在1888年簽屬一份文件,促成福倫斯堡釀酒廠成立呢?關鍵就在他們發現了一口完美的井,井水晶瑩剔透;而且還找到了利用冰封的地窖來儲存啤酒的好方法。

1930年代在Emil Petersen的領導下,福倫斯堡私人釀酒廠已經發展為德國Schleswig-Holstein(什列斯威-好斯敦)中最大的酒廠。他完全了解如何釀出好酒,也能帶領每位員工朝著這個共同目標(釀出好酒)邁進,他的遠見更是讓酒廠邁向成功的大道。

當其他酒廠都改成金屬瓶蓋時,Emil Petersen仍堅持使用陶瓷旋轉瓶蓋(擁有23項專利技術),這一點也成為Flensburger啤酒現今最獨特的地方。陶瓷旋轉式瓶蓋與開瓶時的撲通聲長久以來已成為註冊商標,也讓福倫斯堡成為業界使用這類瓶蓋中最成功的釀酒廠。

雖然大家都了解釀酒所使用的水是取自北斯堪地納維亞(Northern Scandinavia)地下、毫無任何汙染的冰河水,但福倫斯堡釀酒廠仍對其極度新鮮的啤酒口感非常自豪,這也是為何Flensburger啤酒的品質自1888起能一直維持最高品質的秘密。至今福倫斯堡釀酒廠仍堅持獨資,在德國北部傳統釀造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創新,以更好的品質來回饋給世界各地的廣大支持者。

這次趁小7預購時選了兩種口味來品嘗:Flensburger Gold(德國福倫斯堡金黃啤酒)與Flensburger Pilsener(德國福倫斯堡比爾森啤酒)。官網表示,Flensburger Pilsener(德國福倫斯堡比爾森啤酒)被喻為最經典的Flensburger啤酒,最能嚐到該酒廠新鮮口感的特色:
品名:德國福倫斯堡比爾森啤酒 Flensburger Pilsener 330ml
類型:Pilsener 
產地:德國
酒精:4.8%
購入:7-11
原料:水、大麥麥芽、啤酒花

(以下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苦味:★★☆
香味:★★☆
特色:瓶上標示著遵循德國1516純粹法令(German Purity Law of 1516)釀製而成,跟之前介紹的金色三麥的啤酒一樣請參考這篇,只使用麥芽、水、啤酒花釀造,絕不添加其他輔助原料、糖類以及防腐劑來釀製啤酒。這支口感為典型的歐式啤酒,雖官網說不會讓你失望,但同樣也沒太多驚喜。微香又有點苦的感覺,是口味大眾化的德國古法釀造啤酒。
暢快度:★☆☆
推薦度:★★☆

第二支Flensburger Gold(德國福倫斯堡金黃啤酒),官網形容是既溫和又高雅的Flensburger啤酒,也帶點讓人微醺的口感:
品名:德國福倫斯堡金黃啤酒 Flensburger Gold 330ml
類型:Lager
產地:德國
酒精:4.8%
購入:7-11
原料:水、大麥麥芽、啤酒花

(以下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苦味:★☆☆
香味:★☆☆
特色:我對這隻啤酒的印象除了淡、還是淡,淡淡的香味、淡淡的快感,嚐不出鮮明的特色但確能一口接一口,比台啤的口感更柔順,酒精濃度也較低,但擺久了卻不會變苦,有種淡淡的清新、新鮮感。
暢快度:★☆☆
推薦度:★★☆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啤酒的簡介與大致上的分類分類請參考:維基百科
啤酒暢快喝小撇步(適用於一般啤酒,部分如比利時啤酒有特殊喝法)
溫度:夏天6~8C,冬天10~12C為宜. 大口飲用,盡嚐啤酒青量凜冽的快感。
比例:酒杯直放,剛開始快速倒入以激較多泡沫,其後慢倒,調整泡沫高度,泡沫與啤酒液之最佳比例為3:7。
啤酒杯:大,小,高,寬均適宜,但高瘦杯更能讓泡沫持久,使用前遇先冰涼可讓啤酒更清涼,泡沫更迷人。
如何保持啤酒好喝:避開陽光,趁早喝,勿置於高溫處,勿經常搖晃,油類會消除泡沫。

CUBAN RUM 1955 67Y(67年的古巴蘭姆酒)

CUBAN RUM 1955 67Y(67年的古巴蘭姆酒) 1955年出生的人應該是已經屆齡退休開始享受人生,介於花甲到古稀之間的67年,比起干邑來說,蘭姆酒更為稀有! 在 威夢旅人 x WhiSky PicNic 的FB網站上發現這款年份驚人的老酒,但過沒幾天就售罄,還好有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