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平林坑溪古道(順遊坪頂古圳步道、內雙溪古道)

平林坑溪古道(順遊坪頂古圳步道、內雙溪古道)

士林,舊名八芝蘭,係平埔族群凱達格蘭語「溫泉」之音譯。明朝永曆年間(1647~1683年)在荷蘭人的戶口表中就有「毛少翁社」、「瓦笠社」的稱謂出現,至清康熙56年(1717年)方有「麻少翁社」之設置,且當時已有漳州人向麻少翁人租地開墾。根據"陳岳"老爹在2005年所發表的網路文章,位於士林區至善路三段370巷底的頂山聚落,週遭有磺嘴山所延伸的稜脈形成溪谷河流,水源充沛,常年煙霧迷漫生態豐富、土地肥沃;清代乾隆年間,"何士蘭"向麻少翁社承租開闢,後復有李、郭、賴姓人來此開墾,初期農作以水稻、茶葉、柑橘為主,光緒初陸續有羅姓漢先民入墾形成聚落,墾荒期間循著平埔舊跡踏出了多條通道,平林坑溪古道即為其中一條。

當天一早先會同"老爹"探勘一段頂山聚落上方的頂山古道連結於此)。天氣炙熱,近中午由瑪蕃山附近下撤370巷底,續往下方路況良好的坪頂古圳步道走去,非假日無遊客,清風徐徐,一掃早上在古道中探勘的不快:

平等里古稱坪頂,乃陽明山丘之河谷台地。清朝道光年間,因此地的屯墾人數漸增,為解決飲水及灌溉之需,於是先民先後在道光14年及道光29年(1849年),闢建了坪頂古圳新圳。至日據時期的明治42年(1909年),又開闢了第三條水圳,取名為登峰圳。現今這三條古圳都在七星農田水利會管理下,維護相當完善,而水圳旁的坪頂古圳步道更是目前台北市民登山健行、作森林浴的好地方。我們在坪頂古圳步道悠哉地步行,約15分鐘後,小石板橋的另一邊出現了往樹林裡面鑽的路徑,並有零零星星的布條綁著,這裡就是平林坑溪古道的入口:

古道少人走,路徑荒廢、草木遮道,但跟剛剛的古圳道相比,多了一份遠離塵囂的感覺。中途發現的這一堆遺跡,"老爹"推測可能是當年"簡大獅"抗日的防禦工事。如何將先民的石堆區分為屯墾用的駁坎或是防禦工事呢?原則上高度相當且橫向延伸的應是駁坎;而小範圍堆疊成上方可架槍、後方可掩蔽的,就是防禦工事了:

古道很短,不久後馬上與內雙溪上游的平林坑溪相接,由此往下可接回坪頂古圳步道,往上可經賴厝通達擎天崗方向,我們在溪畔用餐。雖然今天不是假日,溪邊、水裡,已經有好幾位民眾在這裡享受豐沛的負離子與的天然的冷氣,連黃金獵犬也來此泡水消暑。休息畢沿緩坡往擎天崗方向走去,馬上抵達賴家古石厝(賴傳芳故居),平林坑溪上游早年由羅家承租舊厝給賴姓家族耕作定居,屋身以現地石材砌成牆面、屋頂以竹子搭配芒草蓋成,賴家在傳到第三代賴傳芳時因不堪居住,就在屋旁空地新建土确住屋,因深處山麓,以至成為一處與世隔絕的世外桃園,光復後賴家雖然遷居,但賴傳芳的第三代媳婦每天都會回舊家整理家園,讓舊家保持乾淨完好,也讓此地成為古道上的一個亮點;當天有幸見到女主人,她在屋旁曬了一些筍干,可當配飯的小菜,登山客可以當場購買:

續往擎天崗方向後會出現叉路,今天不上擎天崗大草原,取左線過平林坑溪接上另一條內雙溪古道;平林坑溪上游少日曬,水溫十分冰涼,在市區約35度的大熱天,此時體感溫度大約只有20度上下。內雙溪古道,依照"陽明山國家公園全區古道調查"的研究,是屬於後尖古道三段中的一段,可追溯至清朝時期。英國的生物學家"郇和"於1861年任英國駐臺灣副領事,有記載其由死磺仔坪走至士林地區探險,就是沿著後尖古道而行,而內雙溪古道即為其中的第三段道路。踏著內雙溪古道、順著溪流下山,遇見舊圳取水口的攔水壩,陽光灑落水面,波光粼粼,今天若是有帶衣服的話,應該會下下水泡一泡吧… 之後的步道沿著古圳而行,看看這美麗水圳,不得不讚嘆先民取水灌溉的智慧。不到十分鐘後,看到水圳的明隧道與鐵門,網路上的資料顯示以前鐵門會上鎖,防止外人進入水源地,很多人都是歷經"鑽狗洞"才能越過這個關卡,現在似乎都不鎖了,過鐵門下切後馬上接到今天中午休息用餐的地方,過溪沿平林坑溪古道下山:

我們到達登峰圳與平林坑溪的交會處,這個壯觀的大水彎,搭配當時的光線、還有意境,足足讓我呆呆望著讚嘆了好一陣子才離開,結束了今天的兩段行程:

更完整的遊記連結在此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CUBAN RUM 1955 67Y(67年的古巴蘭姆酒)

CUBAN RUM 1955 67Y(67年的古巴蘭姆酒) 1955年出生的人應該是已經屆齡退休開始享受人生,介於花甲到古稀之間的67年,比起干邑來說,蘭姆酒更為稀有! 在 威夢旅人 x WhiSky PicNic 的FB網站上發現這款年份驚人的老酒,但過沒幾天就售罄,還好有間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