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島嶼,海拔100公尺以上的坡地與山區約占總面積的62.8%,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峰更是高達260座,堪稱是全世界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既然全島的三分之二都是山區,豐富的森林資源也當然不在話下,其中北台灣更是神木的故鄉,常聽到的有司馬庫斯神木群、鎮西堡神木群、赫威神木群、拉拉山神木群、觀霧神木群等等,這次要去的地方叫做北得拉曼山神木群,還有位在神木群上方的內鳥嘴山。
北得拉曼在泰雅語中有考驗或試一試的意思,這片山區存在著相對低海拔(約1300公尺)的巨型檜木林,樹齡估計在3~4千多年左右,這個傳統泰雅族北得拉曼部落的領地,因人跡罕至,少了人為破壞與污染,林相也因此保存相當良好。
想看北得拉曼神木群,首先要考量的是交通問題,因為到達登山口前的3.2K水田林道支線路況非常地差,許多朋友(特別是坐小巴的)都是提早下車,走一個小時到登山口,而膽子較大、且開4WD高底盤汽車的人(最少也需2WD高底盤),就可以試著直接開往登山口,當天我開的是高底盤2WD小休旅,一路上還是發生幾次打滑,甚至一度還請乘客下車:
大家整裝後在登山口拍張大合照,這天天氣不算好,而登山口停滿了車,看來不怕爛路傷車的朋友還真不少:
通往神木群與內鳥嘴山的這條步道叫做北得拉曼步道,主線雖單程不到3K,但一開始的1K陡上,斜率達到每公里上升400公尺,比我自訂的330上標還陡,上山或許慢慢走沒有感覺,但下山時對膝蓋造成的傷害卻不可大意:
陡上路段結束後抵達迴音谷,有山友稍微試喊了一下,音響效果並沒有想像中好,殊不知此名從何而來?
上了迴音谷,右轉一小段路是1442峰,樹上也標示了觀景點,只可惜眼前一片霧茫茫,無法感受這個點的獨特性:
看不到東西,由1442峰折返迴音谷,之後續行的路段夾雜著各式各樣的障礙超越設施,有的年久失修、有的濕滑難行,須小心謹慎通過:
慢慢走,起登後約一個半小時即可抵達一處休息平台,此處地勢平緩,腹地相對廣大,各路人馬都選擇在此大休息:
由休息平台直行可達內鳥嘴山,右行則是北得拉曼神木群的環狀步道,我們選擇在大休息後直行上山,先去內鳥嘴山:
內鳥嘴山 (360度照片任你玩) - Spherical Image - RICOH THETA
拍完登頂照,退回基點旁10公尺的陰涼小空地休息,伴著我們的是一棵美麗山毛櫸,因為剛剛路上已經發現不少山毛櫸,大家因而討論著:冬天要賞山毛櫸,來這裡實在是比北插天山好走多了(除了那段爛路林道):
登頂完沿原路往回走,約300公尺後轉往左側支線,準備接往北得拉曼神木群的環狀步道。這條支線比剛剛的主線步道更為蠻荒原始,連日雨後顯得泥濘與濕滑難行,許多地方都無法提供足夠的摩擦力的,一不注意就有滑倒的可能;其中一段拉繩險降近乎垂直,除了踏點刁鑽、腳下的石頭更是比滑的,我們花了不少時間慢慢排隊通過:
值得稱讚的是,這條支線的林相相當美,特別是在雲霧飄渺的天氣:
拉繩險降後不久後就能會接上北得拉曼神木群的環狀步道,不過剛剛那段才6、7百公尺的支線,就花了我們快一個小時,一部分是因為下雨下到路太爛、一部分是因為今天將近30人一起行動。北得拉曼神木群環狀步道的特色景點是瀑布、以及1~4號神木(巨木),進入環狀步道後不久就能看到瀑布的全景,不過這個瀑布很小,若不是這幾天下雨,大概只看的到涓涓細流:北德拉曼山2號巨木 #theta360 - Spherical Image - RICOH THETA
接著抵達1號神木,這顆巨木又名飛鼠神木,因水田部落又稱飛鼠部落而得名,神木中心中空焦黑,要好幾個大人才能環抱:
續行環狀步道,步道最低處有岔路,往左是2~4號神木,往右則回到中午曾遇到很多人的休息平台。先取左。往2~4號神木的路沒什麼起伏,但有點像是在溪溝中行走,濕滑的程度絕對不輸今天的其他路段:
3、4號神木位在同一個點,岔路到此僅需不到10分鐘,其中3號神木離步道較遠,迷霧中看不太清楚,而下圖中的4號神木就在步道旁,看上去比1號小一號,上半部已乾枯:
續行不久馬上能遇到2號神木, 也是神木之旅的折返點,迷霧之中,我們在2號神木前留下紀念:
看完2~4號神木,返回岔路後爬升一小段,即可接回主步道上的休息大平台。剛剛路上不時下雨,我們撐著傘在休息平台享用小蔡辛苦準備的石花凍,以及其他伙伴分享的水果與涼品:
休息夠了,雨也稍停,我們往迴音谷的方向原路下山:
今天其實只走了5.9K,連休息花了六個多小時,而一路濕滑刁鑽、手腳並用的過程讓大家都累壞了;不過我們登上了內鳥嘴山、看了瀑布、還有四棵有編號的神木、以及一路相伴的好幾百棵檜木,如此林相豐富的地方,其實還滿讓人難以忘懷的:
北得拉曼之行,雖然霧茫茫的沒什麼視野, 但也剛好有機會隨時觀察一下腳下美麗的世界: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