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坪頂古圳的來龍去脈(三條圳道)

坪頂古圳的來龍去脈(三條圳道)

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的「坪頂古圳」,是台北市第一個正式登錄為「文化景觀」的文化資產,「坪頂古圳」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平等里,由於當地並無天然水源,於西元1835年起陸續開挖人工水圳,水路長達三公里,其中包括六十公尺長的山洞,共有「頂舊圳(坪頂古圳)」、「坪頂新圳」與「登峰圳」三條圳道,總長計十四公里,其中登峰圳為日治時代才興築的圳道(1909年),另兩條圳道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就已開鑿(1835、1849年),是當年最重要的農田灌溉渠道,在早期先民的生活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舉凡日常生活的飲水、灌溉用水到人畜盥洗、甚至涵養森林、水土,無不息息相關。

「坪頂古圳」水源都引自內雙溪,目前仍由七星農田水利會管理,清澈甘美的水質,繼續提供平等及溪山里源源不絕的農業民生用水,海拔300至500公尺範圍內,依地勢由低而高依序為登峰圳、坪頂新圳及坪頂古圳,三條水圳由坪頂古圳步道貫穿,清風亭附近是步道的最高點。附近的幾條步道與古道來來回回已經走過好幾次,但我心中一直存在一個大問號,坪頂古圳的三條水圳從何而來、又往哪裡去?今天休假,決定來去搞個清楚!

不像之前來坪頂古圳步道是由萬溪產業道路進入,今天決定把車放在至善路三段的尾端的聖人瀑布附近,由371巷的入口進入。步行一段馬路後進入花崗岩步道,民國70年改建的田尾仔橋橫跨內雙溪,改建後仍保有古意,沿階梯一陣爬坡,步道旁的竹林中仍殘留著一大片駁崁遺跡,尚未被毀壞殆盡,喜歡古道的我佇足欣賞數分鐘後才繼續出發,不久後到達三岔路,往上可接坪頂古圳步道在萬溪產業道路的入口與小18公車終點站、往下可一探三條古圳。取下,又遇內雙溪,越過也是之後才改建的桃仔腳橋,之後又是一路接梯爬坡,並貫穿三條古圳,最高點是著名的清風亭,往前可出平菁街95巷

今天的目的不在鋪滿花崗岩的坪頂古圳步道本身,而是想弄清楚這三條水圳的來龍去脈,因此在步道與登峰圳交會時,我便離開步道往兩側的水圳走進去,雖說是水圳,其實它們旁邊都有一定的寬度可以行走,而且還算是熱門路線;行走其間,除了潺潺水聲伴我行之外,炎夏前來,陣陣涼風被水流帶著走,吹拂過來,實在是個享受!就這樣,對照GPS與經驗的判斷,沿著以下的歷程總算走遍了三條水圳道:

步道上>>登峰圳右半段>>內雙溪>>新圳右半段>>步道再上>>清風亭>>平菁街95巷折返>>清風亭>>瑪礁古道>>內雙溪古道>>古圳>>步道下>>新圳左半段>>登峰圳左半段

把GPS軌跡整理在Google Earth上,能更清楚的觀察到三條水圳的相關位置:

古圳與新圳都是取用內雙溪的水,古圳的取水口在內雙溪古道尾端、新圳的則是在登峰圳大彎道再往上游一點;至於登峰圳,因為取水口不只一個,且要追到萬溪產業道路方向,所以並未列在我今天踏查的計畫中。將GPS軌跡配合照片後如下:

這趟踏查大約花了4小時,走了8~9公里;其間,有愉快地溪邊野餐、也有忽然間被蛇嚇到,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我之前都只知道水圳的部分資訊,今天總算如願地將腦中的拼圖一一拼湊了起來。來此走一遭,除了讚嘆一百多年前先民的資訊;土親人親,也希望台灣的人民的生活也能像今天在逛水圳的心情一樣:無憂無慮、沒有壓力。

(完~)

ps:本部落格文章圖片為作者版權所有,請勿任意轉載引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CUBAN RUM 1955 67Y(67年的古巴蘭姆酒)

CUBAN RUM 1955 67Y(67年的古巴蘭姆酒) 1955年出生的人應該是已經屆齡退休開始享受人生,介於花甲到古稀之間的67年,比起干邑來說,蘭姆酒更為稀有! 在 威夢旅人 x WhiSky PicNic 的FB網站上發現這款年份驚人的老酒,但過沒幾天就售罄,還好有間常...